-
“铁饭碗”碎在永新,没有编制的老师今天被清退,明天轮到谁?
江西永新县一纸停聘通知,几十名临聘小学教师即刻失业。
学生少了,财政紧了,编制满了,人被裁了。
事件只占三行,余下全是追问。
裁撤逻辑看似冰冷,却符合人口曲线:2013—2023年,永新小学在校生从7.8万跌到4.9万,教师编制却按2013峰值锁定。
供需错位,地方财政只能先动“非编”。
问题在于,教育不是流水线,教师经验无法像库存一样清零再招。
一次清退,带走的是五年、十年的课堂默契,家长最先感知到“换老师—适应—再换”的循环损耗。
更深层的信号是:人口收缩已从乡村小学向县城、初中、高中逐级传导。
临聘岗位曾是年轻人进体制的跳板,如今跳板被抽走,师范生就业通道收窄,优秀师资提前外流。
短期省钱,长期埋单。
政策并非无解。
浙江德清试行“教师周转池”,财政按学生数浮动补贴,编外教师可跨校流动;山东青州把清退补偿与再培训挂钩,半年内九成转岗幼教或社区教育。
办法摆在眼前,缺的是把“省钱”思维换成“投资人”思维。
当编制不再护身,能力才是底牌。
教师如此,读者亦然。
如果明天行业洗牌,手里的技能够换几张船票?
留言区说说,你会先升级哪一项本事?举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