撼声合加
【烈士纪念日】缅怀刘真:23岁血洒南昌的永新骄子,用生命点燃革命星火
1929年8月的南昌沙窝,枪声划破黎明前的黑暗。年仅23岁的刘真被刽子手拖向刑场,他双目已被挖去,浑身血污却依然昂首挺胸。临刑前,这位永新县委书记用尽最后的力气高呼:“ 我生是共产党的人,死是共产党的鬼!” 这声呐喊穿越近百年时空,至今仍在赣鄱大地回荡 。
一、寒门少年的觉醒之路
1906年,刘真出生于永新县株塘村一个贫苦农家。父亲靠打长工度日, 他勉强读完小学后,因天资聪颖被族人资助考入吉安省立第七师范。 在这里,他接触到《新青年》《向导》等进步刊物,在“五四”浪潮中逐渐觉醒。1926 年入党后,他带着《 湘江评论 》 返乡,在祠堂里办起平民夜校,用通俗的语言向农民讲解“土地归农”的道理。贺子珍、朱昌偕等一批青年正是在他的启蒙下走上革命道路 。
北伐军进驻永新时,刘真当选国民党县党部农民部长。他带领农会查烟禁赌、剪发放脚、兴修水利,在西乡枧田村发展五六百名农会会员,将封建堡垒变为革命热土。毛泽东后来称赞他“工作富有创造性”,尤其在配合红四军攻克永新城的战斗中,刘真组织 3 万农民赤卫队围困敌军20余天,成为边界武装斗争的经典战例 。
二、井冈烽火中的忠诚脊梁
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,刘真在九陇山组建了中共永新特别区委,重建被打散的党组织。毛泽东在象山庵会议上握着他的手说:“ 永新的工作 ,就靠你们了!” 此后,他带领县委在塘边村开展土地革命试点,白天和农民一起丈量土地,夜晚在油灯下制定分田方案。毛泽东亲自为他题写“ 深入群众 ,实事求是”的条幅,这份信任成为他坚守信仰的动力 。
1929年井冈山失守后,刘真临危受命前往南昌寻找省委。化装成教员的他辗转千里,终于在码头被捕。敌人用钢钎挖去他的双眼,用烙铁灼烧他的身躯,却始终未能让他吐露半个字。当得知妻子龙家衡因家庭背景复杂被误杀的噩耗时,他咬碎嘴唇说:“ 革命总要有人牺牲,我不后悔!”
三、精神不死的永恒丰碑
1929年8月30日,刘真在南昌下沙窝英勇就义。他的姐姐刘任恩徒步千里来到刑场,抚摸着浸透弟弟鲜血的石碑泣不成声。这位农家妇女后来追随弟弟的足迹加入红军,在长征途中牺牲于雪山脚下。中共江西省委发出通告:“ 刘真精神不死!” 从此, 这句誓言成为井冈山精神的重要注脚 。
今天,永新县革命烈士纪念园的浮雕墙上,刘真的形象依然年轻而坚毅。2025年4月,株洲江西商会党支部在纪念园重温入党誓词时,讲解员讲述他的故事,在场党员无不动容。正如永新县人民政府所评价:“他在黑暗中选择光明,在困境中选择担当,用生命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忠诚与信仰。”
结束语
从井冈翠竹到赣江波涛,刘真的故事从未被遗忘。今年 9月30日是中国烈士纪念日,让我们在缅怀这一位永新骄子的同时,更要铭记:每一位烈士的名字,都是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。他们用热血铸就的理想信念,正是我们实现“中国梦”最坚实的根基。
互动时刻
欢迎在评论区写下您对刘真烈士的敬意,或分享你家乡的烈士故事 , 让我们共同传承红色基因,告慰先烈英魂!
(本文参考永新县人民政府史料、井冈山红色教育培训基地文献及党史研究成果)





